close

在我小的時候,曾經很喜歡看歌仔戲,是在電視裡面演的。一直以為,歌仔戲指的就是電視裡演的那一種。內台及野台歌仔戲,並沒有在我的人生中出現過。而不知何時開始,電視就不再播歌仔戲了,然後,歌仔戲就在我的生命中,沉寂了很長一段時間。

直到看了一心的斷袖,才重新燃起我對歌仔戲的喜愛。

然後像是發現新大陸似的,像是要彌補過去二十多年來對歌仔戲的空白經驗似的,在開始看戲的這兩年多來,我儘可能出席一心所有的戲路,開始認識所謂野台戲,開始認識曲調,開始學看腳步手路,開始認識一些行話,一年平均應該也看了一百場以上的戲吧(包含民戲、戶外及劇場公演,並且會有重覆XD),覺得歌仔戲真是一個美好的劇種,實在值得推薦大家來看。

但不可諱言的,「歌仔戲」三個字對許多人而言,仍是屬於陌生、傳統、或迴避的一個領堿。

自從去年底在北藝大歌仔戲學分班中上了徐亞湘教授的課,談論歌仔戲的過去與現況,再加上看了總團的「散戲」之後,除了對歌仔戲在時代中的地位轉變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之外,對於看待歌仔戲這項傳統藝術,也有了不同的體會。

「散戲」中的玉山歌劇團,每位團員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,上了戲台進了角色,看似合理的一齣戲,卻因每個演員各自真實人生中的心情而有不同的呈現方式,每一個令人捧腹大笑的點,實際上是因為觀眾知道每位演員背後真實的心情,才能會心一笑。然而下了戲回到後台,阿蘭、進旺、素梅依然要面對那難解的三角關係,秀潔也還在等著阿正來帶她走,美琴也必須想辦法把死去丈夫留下的金項鍊追討回來。看似戲謔的戲台上,實際上卻是帶著許多悲傷故事的人們正在演出。

敵不過時代突然的快速變遷,太多新的視覺刺激如雨後春筍林立,觀眾不買單的窘境下,填飽肚子才是最重要的事,曾經風光一時的劇團,終究走到解散的命運。當阿珠姐心痛地喊出那一聲「散班!」時,我的眼淚不禁流了下來,那是一種不敵現實環境的無奈,一種束手無策的心酸。曾經的黃金年代,已然不再。

「散戲」的導演在節目冊中提到,有位原住民族人說「我們部落的歌,為什麼要教你們唱?為什麼要你們來為我們保存?如果哪一天它該消失,就讓它消失吧」這位族人希望的是部落的歌舞是順應著自然,在生活中發生,有尊嚴地被流傳,而不是以被「搶救」的樣態苟延殘喘。這也讓我想到了徐亞湘教授在研習課堂中的談話,「若是一種藝術型式到最後註定消失,就表示它不被這個時代所接受,那麼,這也許就是它的命運,也毋須進行什麼「搶救」或「復興」的運動,那也不會讓這個藝術型式在這個時代中的地位有所提升」。這樣的想法,也給了我一番新的思考,也許能留下來的,才是值得被保存的。

很高興雖然我的人生有二十多年沒有和歌仔戲結緣,但我依然能在二十多年後和它重逢,它並沒有在這個時代中消失,就表示它真的是很值得保留下來的藝術型式吧!雖然它曾經的輝煌年代已經過去,但現在也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屬於這個時代的風華,「要演就到最大間的那間去演!」我想,歌仔戲已經做到了!

感謝所有在這個領域中努力不懈的你們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ygh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